童喜喜:儿童﹒阅读﹒家庭
2013-11-14 16:35
来源:新东方网
作者:
童喜喜 儿童文学作家、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、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
大家下午好,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,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,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。因为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大声说话,尤其对于女性是一个缺点。但是我刚才知道大声说话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。所以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个游戏--共读的游戏。因为在中国,读书其实是被长期误读的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,就像刚才那位老师说,游戏之中我们要大声喊,才能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变成游戏。
而事实上关于阅读有一个词叫“心流”,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,描述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,就是说人在轻松、专注地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,会投入其中,甚至达到忘记自我的一种心情愉快的状态。据目前统计来说,阅读是全世界被提到出现心流最多的活动。
所以在接下来分享共读之前,我要把视频说一下。因为我是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的负责人,而这个研究所比较特殊,它是一个民间的公益组织,整个研究所的机构运营费用是由我的稿费来支出,而几个公益项目也是来自各方的捐赠。在这两年之中,有全世界的很多人卷入到其中来。我们现在只有4位专职的员工,在全国有200多位义工,成立了32个工作分站,我要跟大家来分享这个视频。
(视频)
这是我们其中一个项目。在我们整个研究所里,类似这样的一些项目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。新教育从2007年就鲜明提出一个理念,叫“共读、共写、共同生活”,我们认为真正的共同生活,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心灵交流之上,而真正的心灵交流,读和写、输入和输出是必不可少的途径。
在我们刚刚在成都参加的会议中,我总结了这样的几点,每一个都是结合着我们的公益项目提炼出来的。今天我就在这里主要来讲一讲亲子共读。我们最简便的家庭教育之中,要怎么样来开展阅读,并且通过两个人的共同阅读,把它变为一种生动活泼的、积极有效的、简单易行的家庭教育,甚至是游戏。
在这里先要从100多年之前说起,100多年之前就有学者发现了一个叫“住院型障碍”的现象,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它描述的是一群养育院的儿童,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事物和身体上舒适的照料,但是他们没有人关心,很多人甚至都得不到基本的鼓励。因此,长期的被遗忘导致他们运动、语言、智能发展水平低,以及麻木不仁、消极和无精打采,比较重的就会意志消沉,萎靡不振,最后甚至出现导致死亡的乏力。
这个是100多年学者就已经发现的现象。其实到现在为止,我们在自己身边,尤其是在周围的很多家庭之中,其实常常可以发现同样的病状。所以,针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认为从整个人类的教育来看,学校其实是家庭的一个分支,它是社会化之后,把教育的功能分割出去了一部分。因此现在的状况其实是需要家和校的融合。
在我们新教育学校教育的过程中,我们特别注意家校共建的事情,我们认为真正的家庭不是简单的吃喝拉撒睡,而更是一个文化的场所;不仅仅强壮人的体魄,更应该强健人的灵魂。所以在新教育的教育实践中,可以发现最后我们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。这是为什么呢?其中的一大秘诀其实就来自于家校共建,在家庭之中更重要的是精神自如的交流和行动彼此的呼应,那么真正变与不变之中有一个不变的方法就是共读。什么是共读?我们总结了两个理念: